首页都市都市生活火红年代:从拒绝拉帮套开始

第61章 又红又专的李平安

火红年代:从拒绝拉帮套开始起名太难受了123 2011字2025年06月07日 23:43

  “同志,你好,我是咱们省《陕北日报》的记者赵无极,你就是李平安同志吧?你的事迹我听说了,真是了不起啊”

  被县里的领导亲自从火车站接到,顺便跟着领导一起坐吉普车赶到煤矿的省报纸记者赵无极,从车上一下来,辨别过迎接众人身份后,立刻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,热情地握住李平安的手来回晃荡。

  “贫下中农出身的子弟,能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搞出技术发明,太符合当前'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'的精神了”

  看着眼前这位穿着洗得发黄的白衬衣,鼻梁上架着一个黑框眼镜,胸前别着一枚像章,标准的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打扮赵无极,李平安并不会因为对方的热情,就放松警惕,大大咧咧的跟对方说话。

  宣传一直是主阵地,各方重点关照的对象,这年头能在报社里生存下来的,要么是人精中的人精,要么就是思想方面正的发邪的存在,一个字说错,你人就完了。

  面对着赵无极的夸奖,李平安保持着憨厚的笑容,组织了一下语言后,这才开口回道:“赵记者你太过奖了,能搞出这点小发明,全靠党的培养和领导的支持,要是单凭我一个人,是绝对做不出来的”

  此言一出,不止是煤矿的赵德柱,就连跟着记者一起来的县领导,也冲着李平安露出了满意的表情。

  这个小同志,觉悟很高嘛,不错,不错,知道把功劳归功于党和组织的培养,没有跟其他丝毫觉悟不讲的同志一样,一有点成绩就骄傲自满,把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,丝毫不提党和领导的功劳。

  赵德柱更是心里有了底,昨晚在小食堂和李平安的一番肮脏PY交易后,赵德柱本来还担心李平安不会说话,聊起来就忘了答应自己的事,现在跟记者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定下了基调,自己无忧矣。

  赵无极也诧异的看了李平安一眼,在来之前的火车上,赵无极已经把李平安的资料看了一遍,知道李平安就是个农村长大的孩子,家里也没什么领导背景。

  本以为对他进行采访,还需要自己绞尽脑汁的对他的回答润色一番,没想到这个小伙子说话如此得体,这下看来自己的这趟采访会轻松很多。

  有了这个想法,赵无极脸上的笑容更真诚了几分。

  赵无极来的急,在门口没有过多的寒暄,直接就拉着李平安在煤矿中找了个会议室,开始进入了正题。

  赵无极推了推眼镜,翻开笔记本问道:“李同志,能详细说说你这个发明的过程吗?特别是怎么想到要解决这个问题的?”

  李平安注意到赵德柱和县领导都坐在一旁,谨慎地回答:“其实这个想法很简单,当时我从县里回家,在回家的山路上,恰好遇见了煤矿的车队刚过一个下坡,卡车停在路边让刹车鼓慢慢散热”

  说到这里,李平安顿了顿,看了眼紧张期待看向自己的赵德柱后,这才继续往下说:“我看着这么多车停下来不动,心里好奇,就上前去跟车队攀谈,那时候恰好是革委会主任赵德柱同志带队,赵德柱同志......”

  随着李平安对着记者的讲述,坐在会议室角落里的赵德柱脸都快要笑烂了。

  没想到李平安这么上道,这下自己的政治资本稳了,少不得一个深入群众,发现人才的美名要落到自己头上。

  这次报道一出,自己的位置就又能往上动一动了。

  赵德柱心里美滋滋地想着,昨晚那辆自行车和两个临时工名额给得真值。

  一旁的其他县里领导,看着美滋滋的赵德柱,心里暗自羡慕嫉妒恨,白白的竟然让这个老赵捡了这么大个便宜。

  他们也想出出名,可惜的是,实在是跟这件事扯不上关系,想要分一杯羹都找不到由头。

  采访持续了近两个小时,昨晚已经有了准备的李平安,回答的滴水不漏,口号喊得飞起,总之一切都是组织的培养,是集体智慧的结晶,自己只是在党和领导的关怀下,偶然发现并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  一切记录完毕,放下手中的钢笔,赵无极满意地合上笔记本,推了推眼镜说道:“李同志,你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,这篇报道发表后,一定会激励更多青年投身技术革新。”

  说着,也不等回答,他又转向赵德柱和县领导:“领导同志们,这次采访收获很大,李同志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,工农群众发挥聪明才智的生动实践。”

  跟来的县革委会主任孙明杰笑着点头:“赵记者说得对,李平安同志这个典型很有代表性,我们要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学习。”

  “不止全县推广学习,我觉得像李平安同志这样又红又专的人才,必须给予重用,我提议,回县里后领导班子开个会,特批一个正式编制,解决李平安同志的户口问题,然后把李平安同志调到县机修厂技术科工作”县工业局局长宋炎阳,突然开口提出了解决李平安工作的提议。

  明显没想到宋炎阳会这么说的孙明杰,先是一愣,随后立刻反应过来:“宋局长说的没错,像李平安同志这样的人才,在公社务农可惜了,这完全是对人才的浪费,应该到更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”

  一旁的李平安看着这突然转变的局面,整个人也是一愣,怎么好好的,就把话题扯到自己的工作上了呢?

  李平安的脑子在飞速盘算,想着要不要接受县里领导的提议,顺势接下县里机修厂的工作。

  县里的工业实力不强,没有正儿八经的机械厂,唯一和机械沾边的只有一个机修厂,要是能去那里工作,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  就当李平安在心里权衡利弊时,赵无极哈哈一笑,将话茬接了过来:“平安同志的工作问题,我觉得还是等等再说吧,说不定省里研究所也对平安同志感兴趣呢”

起名太难受了 · 作家说
上起点都市异能小说网支持我,看最新更新 下载App
扫一扫,手机接着读